•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多点发力“全面开花” 五年绘就“双高”画卷
    重庆日报
    时间:2023-12-29 08:30

    五年风雨砥砺奋进,五年春秋笃志致远。作为国家首批“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五年来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实践探索形成“一个目标、双线融合、四横四纵、四有四新”的“1244”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成“大有作为”。

    非凡五年为证,重庆电子工程职院完成了一段光辉校史的书写,实现了一场“双高”突围的跨越,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跻身全国高职前列。2023年,学校在武书连高职高专综合实力排名第3,在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位列全国第2;专业特色优势彰显,11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在“金平果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前五;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总经费达1.6亿元,年均技术服务量较双高建设前提升24%;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2023年普通高考招生分数超本科线比例达60%,成为西部地区最受学生喜欢、家长信任、行业企业认可的高职学校之一。

    勇立潮头

    领跑人才培养新赛道

    五年筑梦前行,学校以非凡勇气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成为特色人才培养“引领者”。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德育为先、智育创新、体美劳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一心三层”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实行“百工博雅”美育系列计划,完善“四位一体”体育系列课程,建设“1+8+N”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实施“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行“岗位导向·通专融合·个性培养”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学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连续3年每届获一等奖2项,排名全国前三;新增国家规划教材42部(位列于全国第三),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二等奖,入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主持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新增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9门。技能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456项(一等奖和金牌130项),包括世界技能大赛金牌1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3枚,全国“挑战杯”大赛金奖5项,学校在中国高教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高职)中,2020年和2022年均位列全国第一。近5年,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在97%以上、本地就业率在80%以上、高质量就业在45%以上,专业对口稳定在80%以上,均位居重庆市前列,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强力赋能

    取得科研工作重大突破

    五年矢志科研,学校以“数智重电”谋创新,在科研领域结出重大硕果,以科研之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矢志科研,学校以“数智重电”谋创新,在科研领域结出重大硕果,以科研之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成渝地区重点产业布局,形成了大数据应用、智能医疗康复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9个重点科研方向,探索出“园区(企业)出题、学校立题、平台(团队)破题”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学校—园区—企业多方共建共享的“矩阵式”科研组织形式,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示范—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条。面向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园区、832家区域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与推广;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主动谋划“环重电”创新生态圈,建设“产城职创”融合试验区,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近5年,学校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团队)13个,“大数据与最优化研究所”研发出国内第一个具备隐私计算的数联网节点接入设备;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414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3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突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1项,省级地方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数量位列全国高职第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4项,143项成果实现转移转化,技术研发与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4.62亿元,“一种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及控制方法”荣获“重庆专利奖”(重庆高校仅两项专利获奖);在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牌4枚,位列全国高职第1。培养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陈思源等一批技能拔尖创新人才。

    树立标杆

    擦亮在全国叫得响的专业品牌

    五年标杆引领,学校形成高水平专业群发展新范式,示范引领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学校紧密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聚焦传统产业数字转型需求,14个专业群全部带“数”、带“智”升级;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实现“高峰高原高岗”专业群协同发展。重点打造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两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和汽车智造、建筑智能化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专业群标志性成果丰硕,在金平果“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分专业类排行榜”中两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均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前二,17个电子信息类专业位列全国前十;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中的2个专业排名全国前五。全校7个专业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20个专业竞争力位列全国前3,专业特色优势彰显。

    强师云集

    锻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五年乘风破浪,赋能“双高”、锻造“双师”,一支专业造诣深、行业有权威、国际能交流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已然形成。

    学校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领航实施212人才工程,形成了集树、选、用、育、评于一体的“双驱五联动”引育模式,双师队伍实现全面变革提质。

    实施翔越计划,自主培育国家级拔尖人才27人;立项建设全国黄大年教师团队等国家级教师团队5个。实施桥梁工程,健全“固定岗+流动岗”用人模式,聘请现代产业导师、行业企业领军人才等兼职教师4678名。完善双师认定标准等制度36项,专业课教师双师占比91%;入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双师建设经验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实施青苗行动,引培博士达137名。坚持榜样引领,教师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40人次,实施破壁行动,建立“334”教师分类发展与考评机制,学校入选重庆市教师评价改革试点学校。

    示范辐射

    为国家战略实施贡献“重电”方案

    五年笃行致远,学校矢志以特色优势支撑国家战略,为国际职教发展贡献“重电方案”。

    学校立足电子信息产业链,深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牵头组建西部职教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等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及行业共同体,其中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28个,重庆唯一),牵头成立的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校对接专业群建有“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等5个校企联盟(市级认定1个)以及“重电—华为ICT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市级立项2个),深度服务西永微电园等12个园区。近五年企业共向学校提供工业互联网设备等捐赠9000余万元。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成果获教育部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学校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联合华为、长安等企业,建成中非(乌干达)ICT学院等海外分校和培训中心9个,为南非、巴基斯坦、老挝、泰国等国培育技术技能人才1000余人。牵头成立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发起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99个岗位职业标准和配套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立项教育部教育援外鲁班学堂、哈萨克斯坦中文工坊等国家级、省部级国际项目20余项。在2023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学校国际化发展活力位列全国第4。

    乘风破浪正当时,砥砺奋进再出发。学校将深入贯彻《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国家职业教育战略部署,以更大的历史视野,更准的时代标尺,更强的责任担当,努力建设成为应用技术研发导向,电子信息特色鲜明、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职业技术大学。

    周珣 胡忠英

    编辑:李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