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李季达故居:诠释李季达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2018-05-22 11:58:18 来源:重庆纪监委风正巴渝网站

  巫山李季达事迹陈列馆

巫山2.jpg

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李季达故居原址位于巫山县巫峡镇起云街69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李季达的祖居,属三峡文物保护搬迁复建项目,2012年在巫峡镇龙江村1社复建。该建筑坐西向东,建筑面积358.28平方米,占地面积304.88平方米。巫山县于2016年启动李季达事迹陈列馆陈列布展工作,并将故居与陈列馆多元化结合,诠释了李季达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李季达简介 

李季达像.gif

  李季达(1900年1月10日—1927年8月16日),字世昌,化名李吉荣,四川省巫山县(今重庆巫山)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

  1919年,十九岁的李季达考入留法勤工俭学四川分会设立的预备学校,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他崇尚蔡元培先生的“劳工神圣”主张,与同学发起成立了“劳人团”,试图以“工读主义”改造社会,解救中国。1920年12月,李季达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1922年秋,他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2月改称“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春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旅欧总支部法国支部的成员。同年9月,他受党组织选派,同郭隆真、聂荣臻、蔡畅等人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1925年4月,李季达奉调回国担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负责组织反帝爱国的工人群众运动。1927年元旦,李季达与天津地委妇委负责人王贞儒结为革命伉俪,共同开展革命活动。4月,蒋介石叛变国民革命,张作霖与蒋介石遥相呼应,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疯狂屠杀。8月,李季达夫妇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淫威酷刑,李季达铮铮硬骨,坚贞不屈。党组织曾发动50多家巨商出面具保,家人也四处活动,多方营救,终无效果。11月18日,李季达被公开枪杀,殉难时年仅27岁。

  故事1,形势恶化,忠孝两难,慷慨就义谱悲歌

天津地委机关旧址(长沙路求志里17号)李季达被捕处.jpg

天津地委机关旧址(长沙路求志里17号)李季达被捕处

李季达烈士英勇就义油画.jpg

李季达烈士英勇就义油画

  1927年4月,全国局势急剧变化,蒋介石叛变国民革命,张作霖与蒋介石遥相呼应,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开始了大屠杀!4月初,李大钊等在北京被捕。18日,江震寰等15位革命志士在天津被杀害。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李季达格外镇定。他一面嘱咐各级组织谨慎行事,一面将党的重要文件和全天津500名党员的名单巧妙地存放在法租界浙江兴也银行总行的第一号保险柜里。同时,将地委机关转移至松寿里79号,后又移至59号路求志里17号,保证党组织的安全。

  6月,中共临时顺直省委在天津成立,李季达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8月初,小刘庄区委管辖的海津地毯三厂党支部被破坏,官厅捕去在陶园开会的市委组织部部长粟泽等四人,由于叛徒出卖,加上敌人多处卧底,先后有12人被捕,李季达夫妇也于8月16日在南开体育社典华学校内被捕。

天津地委机关旧址(长沙路求志里17号)李季达被捕处.jpg

  天津地委机关旧址(长沙路求志里17号)李季达被捕处

  李季达化名李吉荣,在监狱与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他受尽了压杠子、灌辣子水,点天灯等非刑,几次昏死过去。凭着一副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始终坚贞不屈。亲友探望送给他的食物和用品,他总是分给难友们共同食用。党组织曾发动50多家巨商出面具保,亲友也多方营救,但终无效果。除王贞儒、赵狱龄等人因“罪证不足”获释外,敌人最后还是决定要杀害李季达等人。

  死亡,在李季达意料之中。他泰然自若,为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生命没有丝毫遗憾。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想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和亲人,他终于有时间从容地给亲人写信了。他在信中对亲人们说:“这也许是我给家中最后的信了。希望哥哥们听从我过去的劝告,不要买田,不要剥削人,要靠劳动养活自己。”他托人把信和一本当年在法国买的字典转交家人作为永久的纪念。他也想到监禁在同一监牢,结婚不久的妻子。虽然近在咫尺,却无法向她道声珍重。今后他再也不能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了。但他深知,志同道合的妻子是会理解自己的。

  1927年11月18日,李季达、粟泽和青年团员地毯三厂工人姚宝元三人被军阀褚玉璞押至刑场,当日,天津《益世报》报道:李季达等虽“发须过长,但面色不改,立在车上(第一辆大车),大声[疾] 呼,打倒军阀!……坚持到底”等口号。李季达把敌人对他“押赴刑场,游街示众”的机会,作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愤怒声讨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屠杀工农,摧残革命的滔天罪行的讲坛。

  《益世报》报道说:他义正词严,大义凛然的临别演说“气壮山河。怒发冲冠持续一个多小时”。“其壮烈情景,感天惊地,鹄立候观的津埠人民无不为之感动”。在“围观者人山人海的南市上权仙前刑场”---白骨塔刑场,李季达知道为党尽义务的时间更短了,他一面大声演说,一面高呼“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倒万恶的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当日下午1时,年仅27岁的李季达在刽子手的枪声中倒下了,走完了他短暂却光辉的一生。

  故事2,热血青春,临危受命,归国领导工人运动

天津裕元纱厂地下党斗争旧址.jpg

天津裕元纱厂地下党斗争旧址

  1925年4月李季达同王若飞等一道,奉命从莫斯科经海参崴返抵上海,投入了方兴未艾的国内革命运动。

  李季达回上海不久,“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为适应“五卅”后革命形式的需要,中共中央调李季达到天津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受命于形式骤变之际。6月1日到天津,便立即和原天津党、团的负责人于方舟、李濂祺(李希逸,后叛变)、李培良等一起组织各阶层群众和民众团体发出通电、宣言,散发传单、愤怒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基础上,组织示威游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仅6月份就有300余团体、20万人次参加的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

  8月初,李季达以总工会负责人的身份,领导了天津的工人运动。在宝成纱厂7月15日和8月8日两次罢工均获得胜利的情况下,召集宝成、北洋、裕元四个纱厂工会的代表和骨干开会,提议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保障工人合法权利等八条同盟罢工的条件,通过多方努力,取得了宝成罢工的胜利,从此揭开了“五卅”后天津工人运动高潮的序幕。

  接着,李季达将罢工的重点转向名为华厂实为日本人操纵的浴元纱厂。8月11日,浴元纱厂工人终于爆发了上海工人斗争和争取自身政治、经济权益的大罢工,该厂董事长王克敏勾结军阀李景林派兵进厂开枪镇压。各厂工人纷纷赶来支援,工人与军警搏斗三个小时,酿成“五卅”运动中天津有名的“砸浴大”事件。

  在此期间,李季达还认真地协同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了著名的天津海员大罢工,整个海员大罢工延续三月之久。使天津码头货物堆积如山,港务瘫痪,从政治和经济上都给了英、日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把主要精力倾注于工人运动的同时,李季达十分注意开展广泛的国民活动,他到天津不久,便调整各方面的领导力量,具体分工是:工运粟泽、铁总袁子贞、总工会李铁均、青运李延瑞、妇运邓颖超(后江韵清、王卓吾),农运叶善枝,国运(国民党运动)江震寰、于方舟、农民运动在郊区迅速开展起来,学生运动也日渐高涨,北洋、南开、高工等院校还建立了中共支部。

  1926年1月初,在李季达的周密组织下,召开了全市国民大会,欢迎国民军,欢迎获释代表。李季达在大会上提出“国民军要与民众结合”的口号 ,并代表地委赠予获释代表每人一枚“革命先锋”纪念章。会后,地委以总工会名义向国民军孙岳提出“给人民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希望国民军与民众结合;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三点要求。接着,总工会出版了《工人小报》。李季达对此极为关心,常为之撰稿、审稿到深夜。

  由于积极开展了以国民革命军为主要对象的联合战线工作和与国民党实行合作,中共天津组织打开了半公开活动局面。李季达和中共天津地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1至3月份内接连举行了七次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纪念活动。由于以李季达为书记的中共党员天津地委正确分析形势,对策得当,天津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入高潮。一度遭到镇压的革命团体恢复发展起来,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3.22万余人,联系工人10万人,中共党员发展到450余人,建立党支部24个,团员发展到170余人,国民党党员也发展到500多人。

  1926年3月,在群众运动迅猛发展的形式下,天津大沽口事件和北京三一八惨案发生,激起天津人民的极大愤怒。李季达和地委周密考虑后,决定于3月21日召开天津“废约驱段”国民大会。140多个团体参加大会,会后举行了大规模游行,强烈抗议日舰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和段琪瑞血腥屠杀北京群众的滔天罪行。

  3月22日,国民军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夹击下退出天津,奉系军阀褚玉璞代替李景林卷土重来,对革命施行疯狂报复。各工厂的党、团员和工会积极分子绝大多数被资方开除。李季达主持地委开会当即决定:停止一切公开活动,党团活动一律转入地下,经常露面工作的党团员和负责干部撤离天津。由于采取了周密果断的措施,天津党团组织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未遭损失。

  故事3,赴渝求学,成立“劳人团”,年少立下报国志

  故居1

李季达纪念馆书房复原图.jpg

李季达纪念馆书房复原图

  李季达天资聪慧,5岁入私塾,10岁入县立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来进入重庆的一所半工半读学校,边做工边学习了三年。这期间,他十分关心国内外政治消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同学中很有声望。

  1918年,吴玉章等发起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7月,李季达瞒着家人,考入留法勤工俭学四川分会设立的成都第二届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法文。入学不久,李季达和同学们便加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北京卖国政府的革命洪流之中。他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

  那时,成都昌福馆有一家书店,叫华阳书报流通处,专门出售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李季达经常抽空去阅读这些刊物。此后,他开始意识到要想解救中国,就必须实行社会主义。但这时,他还未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了解还很肤浅。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李季达和穆青、程秉渊、黄映湖等13位同学成立了一个宣扬和实行劳工神圣的团体“劳人团”,由肖、穆、李三人负责。他们企图从教育入手,将“工读主义”作为“改造社会、解救中国”的救世良方,设想通过工读方式“养成一种勤工俭学的学风,使他们(指人民大众)闻风而动,将来人才日多了,民智日进了,为贵族政府奔走的人一天天少了,贵族的政权就会日益消亡,那平等自由的社会就自然的兴起”。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娱乐
  • 体育
点击进入频道

视觉

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