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英雄凯旋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0-03-29 20:43:34 | 记者:李珩 杨骏 李星婷 龙帆 | 编辑:王君

      终于等到你!

      3月29日16时25分,两架搭载重庆支援武汉医疗队313名队员的飞机先后降落在重庆江北机场,他们是重庆最后一批从武汉返渝的医疗队员。

      飞机一落地,消防车从两侧喷出一道道水柱形成“水门”,用民航界最高礼遇“过水门”为英雄接风洗尘。

    ▲3月29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抗疫英雄专机通过水门。记者 龙帆 摄

      “回家真好!”纵有千言万语,也不及回家的温暖。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重庆先后派出18批次1636人支援湖北,其中武汉824人。医疗队从3月18日起有序撤离湖北,随着最后一批313名队员抵达重庆,至此,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实现了“病人救治打胜仗、医疗队员零感染”的目标。

      一个不少都回家了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下午4点,在万米高空上,队员们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兴高采烈地唱起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你的笑脸》《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

    ▲重庆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拿着“我们回来了”标语牌。

      “这和45天以前,我带领大家出征时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很高兴把他们一个都不少地带回来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重医附一院副院长肖明朝说。

      “这将是我人生中很特殊的经历。”因《一封给武汉的“情书”》而火遍全国的医疗队队员王越说,回复她“情书”的中南民族大学教师熊岳炜也来到送别现场。

      “我那封信全文约2000多字。”王越说,此前这两封情书都是“电子版”。在领队肖明朝的建议下,自己和熊岳炜将“情书”写在隔离服上,作为实物留存。

      “结束康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陪着孩子在身边嬉戏打闹,吃着父母做的一桌饭菜,看着爱人在身边安然入睡。”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医生王小文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说,他加入了一个英雄的城市,同英雄的人民在一起战斗。

    ▲支援队队员挥舞国旗依次走下飞机。

      去前线也是一种成长

      “我已经和家人约好,明年一起去武汉看樱花。”重庆第三医疗队队员,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护士龚静是队里最小的人,尚未满23岁。这次去武汉,也收获了很多。

      2月5日零点,重庆第三医疗队迎来在武汉的第一个夜班,同事告诉她,不用进入污染区去,在清洁区做辅助工作即可。

      “我要和大家一起去。”那天晚上对她而言也是挑战。她说,进入病房的第一个小时,自己几乎不敢和患者说话。直到后面,给一个患者换腕带时,患者鼓励和感谢,才让她有了勇气继续坚持。

      龚静说,在武汉的这段日子,将是自己一段珍贵的成长经历。

      “回到重庆后,感觉空气中都是家乡的味道。”龚静说,要好好地吃上一顿火锅。

      武汉带来满满的感动

      “落地的一刹那,很放松,因为我回家了!”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姚勇刚的朋友圈里有一张照片:一个年轻男人正对着镜头的方向深深鞠躬。

      这是2月20日,发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口,他鞠躬的方向,站着重庆市支援湖北第三批医疗队进驻医院接管病区以来的第一位治愈患者。

      这位治愈患者入院时,胸部CT提示肺部病变较重,原本预计治疗顺利的话20多天才能出院,医疗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15天就达到出院标准。

      “患者的支持成为我们战疫的强大动力。”重医附属儿童医院PICU符跃强副主任医师说,记得元宵节时,医疗队收到一名患者的暖心视频,她说:“感谢从重庆来的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我会一辈子记住你们。”

      用镜头记录医护人员的辛苦

      最后一批回到重庆的,有四名随队记者。重庆日报记者谢智强,便是本次在武汉一线,唯一的摄影记者。

    ▲本报记者谢智强(右)、李星婷(左)也随队归来。

      下飞机时,妻子平索西已在停机坪等他。

      因为疫情的原因,这对新婚燕尔已有2个月只能视频聊天。眼下,夫妻二人虽还不能拥抱,但近距离地说说话,也充满了温暖。

      在武汉的47天里。值得回忆的细节很多。

      大年初二,同事随重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前往一线,当时他去到机场送同事出发。后来,自己抵达武汉,与同事又第一时间见面。如今,已提前回渝的同事,便守在机场,迎接他回家。“这种‘循环’,也是我们一种特别的默契。”

      作为重庆在武汉唯一的摄影记者,谢智强是重庆媒体的代表。此前,他的形象出现在重庆地标建筑的屏幕上。

      “这个荣誉,是所有媒体记者的,我仅仅是一个代表而已。”谢智强说,他所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前线医护人员工作的瞬间。

      824人陪武汉从冬天走到春天

      “来时寒霜雨雪,走时春暖花开。”重庆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院长赖晓东在即将离开武汉时,写下的一句话,以纪念自己与队员在武汉抗疫57天的日子。

      “来武汉的市级医疗队里,我们是成建制队伍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赖晓东说,医疗队的责任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驻之时,该医院病亡率是武汉众多定点救治医院中最高的。医疗队压力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降低病亡率,医疗队可谓拼尽全力。赖晓东作为副领队,

      “每天早上7点就要起来,晚上1点后才能睡。”赖晓东要负责的工作很多,比如队员的院感防控、医疗队的行政管理、病区的患者救治等,很多事情要亲力亲为。

    ▲重庆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乘坐大巴在迎宾骑警的引领下,驶离江北国际机场。

      医疗队的付出也换来了收获。该队负责的12病区连续42天零死亡,13病区连续30天零死亡,整个医疗队的医疗救治工作,在责任医院的16支国家医疗队中排名前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整体病亡率也降至中间水平。

      从冬天到春天,824人,重庆支援队陪武汉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数据显示,重庆市医疗队在武汉累计直接管理确诊患者630例,治愈出院确诊患者375例,治愈率59.5%;查床巡诊覆盖所有病患,累计共同管理确诊患者2350例,累计护理患者2196例,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36人次,响应病区联络会诊62次,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101人次;累计培训医疗队和当地医护人员5015人次。国家卫生健康委12次刊发重庆市援鄂医疗队(武汉)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累计收到感谢信167封,感谢短信、感谢视频等492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暖花已开,生活将如常。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