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思想周刊|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9-05-23 10:11:03 | 编辑:罗建军

      秦在东 靳思远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推动思政课创新明确了要求,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提升思政课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要坚持以理服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用有高度、有深度的理论来精心引导和栽培。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理服人,加强理论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练就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要坚持以事晓人。“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思政课教师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中国故事、文化故事、英雄故事、世界故事,以事晓理、以事晓人,切实提升育人质量。我们能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能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给学生深刻的感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革命文化故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渗入学生心灵,化入学生头脑。英雄人物是民族精神的脊梁,在传播英雄故事中培养学生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深厚情怀。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讲好世界故事,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要坚持以情化人。“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以情化人包括情怀深和有温度两个层面,这是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角色魅力,增强思政课感召力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有深厚的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自觉做到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使学生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到有温度。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有高度、有深度的教师,还要做有温度的教师。培育时代新人,提升育人质量,思政课教师必须增强亲和力,走进学生的时代话语体系,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把增强亲和力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要坚持以德感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的地位重要、使命特殊,他们肩负着传播真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他们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道德品行的领航人。讲好思政课,既要靠真理的力量,也要靠人格的力量。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人格正,才有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者先受教育,立德者先严私德。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以德立身、立学和施教相统一的理念,自觉遵循道德规范,严格自律,做到课上课下一致、校内校外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提升师德境界,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