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川渝如何共建陆海新通道?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时间:2019-07-10 22:34:23 | 编辑:柏云辉

      在川渝签署的一揽子协议中,两地《关于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引人关注。

      新通道“新”在哪?如何共建?记者走访了川渝两地相关人士。

      为什么要建?

      重庆是陆海新通道的运营中心。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说,参与建设方将共同受益,“这是一个大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条通道共商、共建和共享。”

      如何共享?陆海新通道的“新”,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的货物不再向东,而是向南就近出境。货物从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出发,利用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再转运至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时间比东向传统线路节约15天左右。

      而且,这个平台已形成了关检、铁路、金融三个支撑体系,在便利化通关、铁路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物流金融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持。

      此前,重庆已经与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等西部省(市)签署九省市框架协议。韩宝昌透露,年内西部12省市都将加入进来。届时,一个以重庆、成都、西安为国际门户枢纽,以广西北部湾港口为国际陆海联通的重要交汇点,以相关西部省(区、市)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为重要节点,沿海沿边口岸为通道门户,以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多种方式高效联动的纵贯西北西南、联通中国西部和东盟国家(地区)的陆海通道主轴将完整形成。

      这条新通道,西承中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东连长江黄金水道,南经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新加坡等国相连,实现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有机衔接。在四川省发改委主任范波看来,四川积极参与通道建设,将与重庆共同深化与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亚、南亚方面的合作,通过通道建设打通四川、打通成都往最近的出海口,为进一步扩大南向合作、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的战略部署提供重要支撑。

      怎么建?

      “四川是重要的枢纽节点。”韩宝昌表示。成都是西部乃至全国非常重要的国际门户枢纽,四川的加入将在陆海新通道里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这个平台打造得更好。

      多式联运有利于物流的畅通。当天,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都局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公路、水路、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进一步打破壁垒,实现高效联动。

      内连要“畅”,外连要“通”。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上,川渝两地正加快推进“共建”。重庆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介绍,高铁方面,今年将争取成南达万、渝西、渝昆3条高铁开工建设,共同规划成渝中线高铁;高速公路方面,10条项目在建和规划,到2025年川渝间省际通道将达到20个,比现在翻倍;水运方面,桎梏嘉陵江航道的利泽枢纽已经开建,正加快重庆到宜宾段航道等级从目前的三级提高到二级的前期工作,“三升二”后,进入长江川境段的船舶将从目前的常年1000吨级提升到常年2000吨级,运力翻番。

      高铁是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载体。四川省铁投集团董事长孙云说,今年以来,铁投通过多种方式寻找资金,已融资300多亿元,为出川高铁大通道的建设做好了准备。铁路建设,规划要先行、设计要跟进,待前期工作到位后,将尽快组建投建公司,开展施工图规划和设计,尽快往前推进建设。

      记者了解到,川渝还将整合优势资源、配套条件,探索共建综合运营平台,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统筹管理运营通道业务;共同争取国家部委给予陆海新通道政策支持,提高通道沿线运输的便利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