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这些城市管理“症结”怎么治?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9-01-26 06:47:06 | 记者:周尤 颜若雯 | 编辑:王君

      1月24日,渝北区回兴宝桐路莲花半岛小区门口,该人行横道处没有红绿灯,经常会出现人车争道的情况。记者 齐岚森 摄

      “没车只有一种苦恼,有车却是千般烦恼。”这是在“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背景下,不少有车一族的“自我调侃”。

      当前,停车难等问题已是城市“通病”,也是城市管理整治的痛点。去年12月召开的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会议强调,要着眼于增加城市管理的温度和提升市民的参与度,缓解“停车难”“过街难”“找路难”“休憩难”等问题,全力推进城市管理提效、环境提质和功能提升。

      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在即,重庆日报记者在走访体验的基础上,邀请市人大代表、普通市民及相关部门聚焦这些城市管理“症结”,努力以大城细管的态度、大城智管的手段和大城众管的合力,共同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现状 停车难等问题困扰市民

      “相对于晚高峰的拥堵,下班回家还得到处找停车位,更令我苦恼。”1月24日,说起停车问题,家住沙坪坝区凤天大道的陈小姐忍不住“吐槽”。

      陈小姐工作在江北,每天开车上下班,到了公司有专门规划的停车位,但回家后“小区的车位早就饱和了,只能停在门口的空坝子上,但空坝子只能停下不到50辆车,下班晚了就没地方了。”陈小姐说,有时因为没有车位,她只能把车停在另一辆车的前面,留下电话号码,好几次半夜还被叫去挪车。

      家住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的市民吴晓红也向记者表示,此前多次从新闻中了解到,渝中区将推进立体停车楼建设,但几年过去,这个推进措施的落实显得有些缓慢。

      “例如大坪片区的商圈建设,涉及大量拆迁棚改,是否可在这一过程中,在周边老旧住宅楼旁预留立体停车楼位置?”吴晓红说,如今老旧住宅楼居民购车越来越多,停车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到了晚上,有的道路只剩下双向一车道,出行十分不便。

      此外,记者走访了解到,在部分区域“过街难”问题也较为突出。1月25日,记者来到渝北区金山大道。下午5时许,记者看到一位家政保洁从业人员正试图横穿双向6车道的马路,从恒大御景半岛小区前往对面的华宇上院小区。

      “天桥太远了,我要赶去另一位业主家打扫,才选择横穿马路。”面对记者采访,这位家政阿姨有些不好意思。记者注意到,这一路段前后约一公里多的距离,只有靠近隧道处有一个人行天桥,如果要走天桥过马路,需要多走近2公里的路程。

      此外,记者还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老年居民呼吁在城市人行道合理设置休憩座椅。

      支招 “共享停车位”缓解停车难

      在今年全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杨佳红准备就“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议。

      “在主城核心区,停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停车难。”杨佳红表示,在渝北区红锦大道一带,一方面加州花园等小区停车位一位难求,占道停车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新光天地商场内五千多个停车位很多空置,形成资源浪费。

      此前,我市一些商圈周边居民小区开展了错时停车的“共享停车位”有益探索,但推广没有达到公众预期。“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物业管理水平不高和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杨佳红走访了部分小区了解到,小区物业和居民开展“共享停车位”的意愿不强,主要是物管考虑到小区安全问题,认为增加了管理难度,有风险,易担责;小区居民也觉得外来人员出入有安全隐患,而且业主从“共享停车位”上没有得到合理收益,所以积极性不高。

      在杨佳红看来,“共享停车位”是在主城核心建成区域缓解停车难的便捷高效、成本较低的方式之一,其推动只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安全防控措施,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并建立合理透明的业主和物管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分配机制。

      例如物业和居民普遍担心的安全问题,可借助小区或商场等进出口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记录进入的车辆信息;物业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安排车位,在小区各楼栋入口借助门禁系统实现外来人员和本小区居民的分流。在建立利益分配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停车费收益要合理分配,除应支付给物业因停车而带来的安保清洁等管理费用外,应及时支付给业主,小区公共停车位则应划入小区公共收益,“这样能够提高大家共享停车位的积极性”。

      杨佳红注意到,《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早就提出,鼓励单位自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但目前实施效果还不够理想。”杨佳红建议,政府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差别化引导,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等自用停车场在非办公时间加大力度向社会开放,鼓励小区、商场等停车资源向社会开放,最大程度盘活闲置资源。

      “我市部分主城核心区域停车位数量与车辆的实际拥有数量不匹配,仍然是停车难问题的根本原因。”杨佳红表示,修建立体停车楼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但由于核心区域空地难寻,且受土地产权归属、造价较高等限制,在合适位置修建立体停车楼并不容易。因此,杨佳红建议,要提前加强立体停车场规划,特别是在主城核心区域的商圈扩改建工作中,把建设立体停车场等作为必要条件进行约束,从源头上缓解停车难问题。

      举措 今年我市新增停车位1万个

      记者了解到,去年出台的《重庆市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全力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努力创造与现代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环境,并确立了“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管理目标。

      在“停车难”问题方面,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委了解到,2019年,我市将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着力打造智慧交通拥堵治理体系。同时,倡导“公共交通+慢行”为核心的绿色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着力解决出行难、停车难问题。

      具体而言有两项举措:一是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遵循“配建为主、公共为辅、占道为补充”的停车格局,2019年计划开工建设40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二是优化停车设施供给。按照“适度满足居住停车位需求,通过停车诱导手段,从严控制出行停车需求”的泊位供给原则,结合交通需求调控政策,综合调控配建、公共、路内三大停车设施供给。

      “此外,我市还将推进步行系统建设。”市住房和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说,如加快山城步道系统规划建设方面,我市将制定山城步道(街巷步道、滨水步道、山林步道)规划建设导则标准,开工建设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平顶山文化公园步道示范段等一批山城步道项目。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决策部署,重点针对商圈、学校、医院等人流集中区域,开工重庆大学北门人行天桥等30座新建及提档升级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建成曾家岩临崖步道(一期)、红岩沿线绿色步道等11条人行步道,完善无障碍设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目前主城区有过街天桥340座,天桥给市民带来了更加安全方便的出行体验。”市城市管理局道桥管理处处长魏渊表示,过去受建设条件的限制,一些老天桥没有安装电梯,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但新修的天桥只要条件允许大部分都要求安装电梯。“此外,每一座过街天桥都配有专门的保洁员和安全检测员,遇到栏杆破损等问题24小时内就会进行修补。”

      有关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在交通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增设较为详细和醒目的指路牌,以便群众能快速方便地找到正确方向。在行人密集的街道增设座椅,方便市民休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