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杰:聚焦薄弱环节和深度贫困攻克坚中之坚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9-08-14 07:31:23 | 编辑:陈韫宇

    ▲秀山县城,碧绿的梅江河穿城而过。(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

      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秀山县如何进一步聚焦对象精准、聚焦薄弱环节、聚焦深度贫困,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近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杰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的专访。

      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处置

      重庆日报:要确保脱真贫,就必须要实现脱贫对象的精准化。在聚焦对象精准方面,秀山县做了哪些工作?

      王杰:脱贫攻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基础,相继开展多轮“大排查”“回头看”和动态监测预警处置并及时进行甄别调整,严格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一是动态监测。以全部农村人口为监测对象,突出未脱贫户、已脱贫户、临界户三类重点群众,动态监测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家庭收入等突出问题。目前,我们共排查140776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7018户、非建卡户123758户),实现全覆盖。二是清单管理。坚持清单式管理,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未有效保障等情况进行红色一级预警,对临界户等情况进行橙色二级预警,实现全过程台账管理、对账销号。三是精准处置。坚持“应进则进、应出则出”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识别认定,对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导致大额支出或“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隐患的贫困户及时建档立卡,制定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对临界户等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进行扶持,做到因人因户施策。截至2018年末,全县全口径贫困人口17018户71614人,历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净增加贫困人口865户9886人,累计脱贫16079户67647人,剩余939户396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1%。

    ▲电商扶贫让农村的土鸡蛋走进千家万户。(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实行“六个一批”到户到人帮扶

      重庆日报:现今各地“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聚焦薄弱环节,秀山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杰:我们牢牢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始终把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深入实施产业扶持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资助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生态保护脱贫、保障兜底脱贫“六个一批”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实现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脱贫质量不断提升。一是针对“两不愁”问题,我们通过“订单农业”、消费扶贫等产业扶贫方式,“定向式培训”、发展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扶贫劳务协作等就业扶贫方式,以及低保兜底、临时救助等政策扶贫方式,切实稳定提高贫困户收入;通过新建安全饮水工程,采取乡镇联网供水改造等方式,强化建管并重、群众参与,确保饮水安全有保障。二是针对“义务教育保障”问题,我们坚持一人一案,采取随班就读、入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强化控辍保学,确保控辍保学精准到人;特别是对残疾学生,由帮扶教师牵头,从过去的一学期一次,改为一月4次“送学上门”,确保适龄学生不失学辍学;对深度贫困学生,县级财政滚动建立1000万元教育扶贫资金,按照1000~3000元/学期/人标准资助。三是针对“基本医疗保障”问题,采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健康扶贫基金、精准脱贫险、医疗救助等方式强化医疗扶贫,确保实现100%保障;特别是对于慢性病问题,采取开展初筛、集中送检、统一办理等措施为建卡户办理“特殊疾病卡”,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并且县级财政滚动建立1000万元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对医保目录外、自负费用超过3000元的部分,按比例予以救助,确保慢性病患者得到全方位救治帮扶。四是针对“住房安全保障”问题,采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修缮加固等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确保贫困对象住上“放心房”“舒心房”。

    ▲农户采摘金银花。(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推动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聚集

      重庆日报:深度贫困地区是现今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秀山县如何加快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步伐?

      王杰:我们集中力量攻克坚中之坚,不断推动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聚焦聚力,集中优势兵力向1个市级深度贫困镇、24个县级扶贫重点村以及未脱贫人口深度发力。一是把政策支持作为有力驱动。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深入实施市级深度贫困镇和县级扶贫重点村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行动,统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和插花贫困问题、贫困地区生态与生计问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问题。二是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将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兼顾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先后3次调整优化市级深度贫困镇隘口镇脱贫攻坚工作规划,调整后规划建设项目147个,已竣工65个,在建71个,开工率达91.8%,投资完成率达80.6%。三是把扶贫产业作为根本之策。坚持选准产业是前提、利益联结是根本、政策落实和技术扶持是关键,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以及特色加工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市级深度贫困镇隘口镇建成中药材基地10889亩、茶叶基地6500亩、核桃基地10120亩,启动400万元中药材育苗连体大棚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四是把电商扶贫作为关键一招。对全县有条件的建卡贫困户,全域打造以“秀山三土(土猪肉、土鸡、土鸡蛋)”为主的电商订单扶贫产品。没有条件的建卡贫困户,通过土地或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电商产业发展。鼓励电商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帮助建卡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市级深度贫困镇隘口镇建成投用电商扶贫产业园、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和电商服务中心,开设“隘口村头扶贫特色馆”,签订订单农业1.4万亩,订单土猪养殖285头、土鸡养殖1.3万只、土鸡蛋6万枚。

      葛麻村 村民变股东 收益稳定增

      “这些都是我们种植的茶树,一年多时间已经有一米多高了。”8月2日,从秀山县城出发,经过约一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了位于秀山县清溪镇葛麻村的茶叶种植基地,在呈“梯田状”的茶园里,数十名村民正挥舞着锄头,沿着地垄清除杂草。

      葛麻村幅员面积3.34平方公里,距离秀山县城25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96户1550人,2014年建卡时贫困人口有68户323人。因地处山区,大部分耕地在山坡上,生产条件较差,在家劳动力少,土地闲置较为普遍,全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土地弃耕成为荒山,弃荒面积达1500余亩,成为秀山县脱贫攻坚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2017年,葛麻村被确定为县级扶贫重点村,秀山县开始聚集优势资源对葛麻村进行帮扶。”清溪镇一负责人介绍,为帮助秀山县确定了由1名市管领导定点包干,1个县级部门对口帮扶,并组建工作组,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形成统一指挥、协调顺畅的工作格局。

      在多方帮扶和支持下,葛麻村因地制宜开荒土地1600亩发展生态茶叶种植,覆盖全村296户,实现建卡贫困户户户有产业。该村还实施了茶叶基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茶叶基地进行园林化改造,通过套种10000株五彩桂花和6000株樱花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硬化产业路3.5千米,观光便道8公里,观光亭台5个,配套建设休闲观光设施,拓展茶园功能,发展成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茶园。

      在茶叶基地建设的同时,葛麻村还建立了合理的运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村级成立集体经济性质的云芽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产业帮扶资金入股51%,引进企业入股49%,成立嘉铭茶叶公司,对茶园进行统一栽培、管护,三年后交还群众。

      群众按照专业合作社技术标准统一管理,茶园自采自收,预计盛产期(2023年)基地采鲜茶叶收入达320万元,人均增收2100元,成为该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合作社还和企业一起投资建设了一座茶叶加工厂,负责加工销售,茶厂建成投用后,茶叶加工厂销售利润达120余万元,所得收益按照专业合作社在加工厂占股进行分配,专业合作社所得以村集体收入10%、合作社提留30%、群众60%比例进行二次分配。

      “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各方抱团发展的格局,既降低了产业发展的风险,又让村民和贫困户有了稳定增长的收益,最终实现脱贫又致富的目标。”该负责人说道。

      记者手记》》

      让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发展困难,除了客观的生产条件制约外,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记者在秀山县清溪镇葛麻村的采访中,就感受颇深。对于葛麻村这个地处山区的村落,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其产业发展,引入企业先后种植过白术、五倍子等中药材,也发动过村民种植金银花,甚至也发展过茶树种植,但最终都失败了。

      当地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原有的“公司+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益联结较为松散,农户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政府大多数的扶持和奖补措施主要针对企业,各方利益和目标不一致,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产业发展就容易陷入困境。

      因此,必须构建起一种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农户、村集体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葛麻村进行了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构建起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吃下销售定心丸、生产得到创收,在家门口就能有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一条心、共发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