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华平:36年战斗在“扶志”与“扶智”一线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时间:2019-05-05 21:37:31 | 记者:记者 罗芸 | 编辑:柏云辉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罗芸 编辑 周立)五一期间,今年我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农校高级畜牧师王华平度过了一个忙碌的假期:第一天和第四天在学校慰问在校学生、安排今年招生工作;第二天和第三天,到黔江区为贫困户指导山羊养殖技术。

      “我出生在农村,晓得有可以持续增收的产业、有能跳出‘农门’的娃这两者对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性。”王华平说,在他工作的36年中,尽管岗位换了近十个,但“扶志”与“扶智”一直是工作的主旋律。

    downLoad-20190505214956.jpg

    ▲王华平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山羊养殖情况。记者 罗芸 摄

      指导技术改变农村家庭命运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会,为了送娃读书,我借钱几乎把全村人都借遍了,看到谁都心虚三分,怕人家催账。”黔江区鹅池镇大坡村村民汪传平说,当时自己正值壮年,徒有一身力气却没有挣钱的技能,两个读初中的孩子的学费全靠借,在村里说不起硬话,“有一段时间,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要求两个娃回来跟我种庄稼。”

      那时,王华平正好任这个乡的烤烟技术员。为了帮助汪传平掌握壮苗、移栽、烘烤的全套烤烟种植技术,王华平三天两头往他家跑,手把手地教。慢慢地,汪传平逐渐掌握了技术难点,烤烟种植面积从原来的半亩增加到4亩,较为轻松地供两个娃上了大专。

      汪传平告诉记者,这多亏王华平把技术传给他,让他知道只要舍得学、舍得干,一定可以改变自己。

      1983年至1998年在黔江工作期间,王华平不论是任烤烟技术员还是乡党委书记,均积极推广烤烟、蚕桑等可让农民增收的产业,让数百个家庭像汪传平那样有了一技之长,从而摆脱贫困。

      用“神技”助农增收

      “王专家真的是专家,凭着‘闻’‘尝’‘搓’这三招,闭着眼睛也能搞明白饲料有没得问题。”每当说起王华平,巫溪县红池坝镇大河村贫困户李传富就会佩服地伸出大拇指。

      红池坝镇牧草资源丰富,李传富家重点发展了养羊产业。在对口帮扶大河村的过程中,作为“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草食牲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带头人的王华平,每次去李传富家都会帮老李“点拨”技术,老李家的山羊也由最初的3只发展到现在的20只,对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这些年一直在做山羊养殖方面的技术攻关,饲料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很多贫困户所在乡镇没有相关检测仪器,于是我就炼出一套‘吃草’的本事。”王华平笑道,通过“闻”,可以分辨出有清香味的是合格饲料,而带酸味的则需要调整配方;通过“尝”,可以发现干草是否发霉以及发霉的程度,避免羊食用后生病;通过“搓”,可以大致判断出草料中纤维含量高低,以调整青饲料的投放……

      近4年来,王华平所带领的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已在我市设立了5个试验场,辐射巫溪、酉阳、武隆等区县,培育了山羊、肉兔实用技术人才500余人,带动了至少3000余户山区农户脱贫增收。

      让更多农村孩子成才

      在市农校上学的小月同学,圆圆的脸上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唇边时常挂着微笑。

      “非常感谢学校,也非常感谢王校长给了我继续学习下去的勇气。”小月说。

      小月父亲早逝,之后母亲离家出走,小月成了孤儿。尽管学费全免,每月还有300元生活补助,但她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2017年王华平任市农校校长后,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小月因此有了利用课余时间到食堂洗菜、洗餐具的机会,这样可以省下每月最大开销——伙食费。

      “王校长鼓励我对未来要有信心,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学透。”小月说。经过努力,她现在已被总部位于广州的一保育公司“预订”,一旦毕业就能就业。

      据了解,市农校的1.1万余名学生大部分是来自渝东北和渝东南以及贵州、云南等省的贫困山区,其中38%自来贫困家庭或留守家庭。

      “他们既是斩断贫困代际传播的希望,又肩负着振兴乡村的重任。”王华平说,因此学校提出要“专注三农领域、专育乡村人才”,通过提升授课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较强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许多贫困家庭由此成功实现“一人毕业,全家脱贫”。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