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谢彬蓉 当过兵的老师就是不一样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8-12-10 13:47:19 | 记者:陈波 | 编辑:柏云辉

    1.jpg

      ▲谢老师和孩子们做游戏。  受访者供图 

    2.jpg

      人物名片

      我要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一束光,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

      谢彬蓉,重庆人。曾是部队的高级工程师,退役后,只因大凉山深处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彝族孩子的大眼睛,她选择留下来。她是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一名扎根大凉山的乡村支教教师。

      从立功军人到优秀教师,从技术军官到支教志愿者,谢彬蓉的人生转折充满荡气回肠的伟大与无私,也蕴含着一名退役军人的执著与奉献。

      从重庆走出来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用自己的青春诠释了志愿者精神。

      退役大校当支教老师的“因果关系”

      “谢老师,你这当过兵的老师确实不一样,我喜欢得很!”这是一位民办彝族学校校长的母亲4年前对谢彬蓉说过的一句话,为了这句暖心的话,“谢老师”在大凉山彝族地区支教至今。

      谢彬蓉曾是技术军官,技术七级,大校军衔。1993入伍后呆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边远地区,直至2013年退役。

      回到家乡重庆的谢彬蓉,本无任何后顾之忧。偶然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缺乏教师的新闻,完全改写了她退役后的生活。

      “我当初是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参军入伍的,所以我本来就该是一名教师。”谈及当初支教的想法,谢彬蓉将之归纳为最简单的因果关系。

      2014年2月23日,谢彬蓉踏上凉山支教之路,行前一天,她又做了一件简单的事:剪去了一头秀丽长发。

      军中20年,她就短发20年。这头长发,她刚留一年。

      重归齐耳短发的谢彬蓉,站在支教的第一所彝族学校门口时,沉默良久。那是西昌市附近一所民办彝族学校,沉默的原因只因卫生条件奇差。

      支教没几天,谢彬蓉的眼睛重度感染,最后手术治疗。学校来了个“独眼龙老师”,并且还天天上课的消息,传遍十里八乡。

      这个“独眼龙老师”不仅每天上课,还要求整治学校卫生,标准是“部队标准”。众人不解,她就拿起扫把,哼哧哼哧自己干。久了,大家看不过眼,纷纷跟进。

      谢彬蓉当了两星期的“独眼龙老师”,整个校园卫生焕然一新。校长的母亲看到校园的变化,感慨万千说了本文开头那句话。

      彝族大妈的话让谢彬蓉心暖,眉头却舒展不开——学校的教学条件太差了。她自己拿出了一千多元,并四处募集2万元,修缮了教室。

      此后,她又四处协调,让128个没有学籍的孩子全部进入一所公办学校学习,并统一进行了学籍注册登记。

      一学期过去,谢彬蓉以为,做了那么多基础工作,她可以安心离开了。然而,期末被抽调到当地中心校监考时,她的心又揪紧了——孩子们的试卷上,除了大段空白,就是扭曲的“象形文字”,有的连自己名字都写不来。

      “我只能先留下来。”那一刻,谢彬蓉才惊觉,卫生可以打扫、教室可以修缮,但教师才是这里最稀缺的资源。

      不曾想,她这一留,就是3个学期。

      搂过孩子,推回土特产

      谢彬蓉留了下来,不仅如此,她支教的脚步还在往深山里延伸。

      2015年8月23日,海拔3000多米的原生态彝族村寨扎甘洛村,多了一个叫谢彬蓉的短发支教老师。

      村里的学校,实际上只能算一个教学点。10个学生,一场考试下来,总分数加起来100多分。

      这个村子里除了村支书会一点方言普通话,其他人基本无法与外界交流。上课时,家长会随时叫自家孩子出去放羊或照顾弟弟妹妹,谢彬蓉的阻止只能用手比划。

      为教孩子,也为了解家长,谢彬蓉学起了彝语。靠着笔记本和手机,现在的谢彬蓉已能用简单彝语跟村里人交流。

      “没办法,那样的成绩,小学都没法毕业。”谢彬蓉彼时的想法也简单,留下来,起码让孩子们能小学毕业。

      这一留,又是7个学期。

      在扎甘洛村的第一个学期结束,谢彬蓉回家。村支书不想她走,可也不敢拦,一个大男人就杵在那一个劲儿抹泪。

      原因也很简单,谢彬蓉来的前两个学期,村里已经换了八九个代课老师。邻村的情况更糟,支教老师提前离开,10多个孩子就停课在家。

      谢彬蓉面对一众父老乡亲,面对无数张渴求、惶恐、急切的脸庞,面对“还来不来”的简单问题,只丢下一个字:“来!”

      下一学期,谢彬蓉悄悄进山了。消息又一次像长了翅膀。邻村的家长,翻两座大山,将自家孩子和成堆的土特产,一起推向谢彬蓉。

      谢彬蓉只是笑笑,搂过孩子,推回土特产。

      于是,谢彬蓉这个教学点的学生,猛增至30名。

      支教改变乡村教育

      扎甘洛村,夏天多雨,冬天多雪,苦荞和土豆是主食。第一次进村后,因为害怕那挂在悬崖上的土路,不敢坐车的谢彬蓉曾徒步11个小时,下山到镇上买生活必需品。

      支教点原本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土坯房,只有教室一间,另一间作为谢彬蓉的宿舍、办公室兼厨房。房里老鼠太多,她害怕得只能整夜开灯。2016年夏,这间快半个世纪的土房子在一场暴雨中垮塌。

      一次,谢彬蓉背一名全身长满红斑、膝盖疼得无法走路的孩子回家。家中没人,在陪着说话时,孩子不经意间叫了一声“阿莫”。

      “那是彝语‘妈妈’的意思。”谢彬蓉顿时愣住了,泪水涌出,抱着孩子久久没有松开,“那是一种被需要的满足和感动”。

      学生文化底子太差,谢彬蓉就每天放学后和周六补课。她的最高纪录,是连续18天上课、补课、排节目,直到10年没犯的偏头疼重发。

      学生缺乏纪律性、不懂礼貌,她就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习明礼,甚至组织孩子们到山外去游学,见识各种社会规范。

      渐渐地,曾经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孩子,会流畅阅读绘图版《西游记》了;曾经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可以大方地用普通话与外来者交流了。

      经过漫长的努力,谢彬蓉的学生里,10个毕业生中有7人继续读初中,升学率达到了70%。这其中,甚至有一名19岁的女生也读了初中。这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当地,几乎算是一个奇迹。

      今年11月10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全国共有20位“最美退役军人”获评,谢彬蓉就是其中之一。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