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荡奔涌的数字经济浪潮中,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21年,人社部批复同意我市建立“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
乘数字时代东风,重庆在全国先试先行、破题开路,多个创新发展集聚区、协同培养融合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争先竞速、大胆探索,成效初显。
“智”不可挡,“技”造未来。经层层选拔、综合评定,
我市2023年度“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十大创新案例出炉。它们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创新探索,为全市乃至全国探索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本期将走进十大创新案例获奖代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培养智能照明技能人才 为点亮“不夜重庆”赋能添彩
重庆是一座不夜城,“不夜”的美丽需要光明来点亮。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立足重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光为画笔,将“智能+技能”相融合,培养智能照明新工匠,书写“不夜重庆”的光影故事。
“智能技术让灯光变得更魔幻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照明设计专业负责人朱理东说。他曾在2015年利用DMX512数据传输协议、RGB+W可变色灯具、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让重庆大剧院和江北嘴的9栋楼宇灯光联动,上演魔幻美景;作为2019年重庆迎春灯饰工程方案的总设计师,他结合“山、水、城、桥”的重庆特色,在灯光设计中融入智能元素,用结构投影、水幕投影等技术展现重庆的独特之美;在轨道李子坝站灯光品质提升项目中运用VR技术,让游客通过灯光身临其境,实地体验轨道穿楼而过。
为培养更多技术高超的智能照明新工匠,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通过搭建校企共建平台,打造产教育人“共同体”,形成专业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校园育人与社会服务相互促进的长效育人机制,让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行业趋势,驱动学生“知识库”与“技能包”更新,赋能其成长成才。
▲学校师生参加全国性技能竞赛并获奖
近年来,学校累计培养智能照明技能人才1000余人次,协助企业完成“北川涅槃”光影秀、“两江四岸”文旅灯光作品等,用实践照亮人才培养,点亮城市的智慧美景。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以“三链”契合为基石 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制造业专业特色的技工院校。在从传统加工制造类专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学校坚持“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引领教育”理念,探索和实践基于促进“三链”契合的“双轮驱动”式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建“数字化学习型工厂”(智能制造生产线)
面对数字化转型发展对技工教育的挑战,学校着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契合,实施专业建设、功能拓展“双轮驱动”,构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为此,学校着力优化以先进制造为引领的专业体系,构建了以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专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专业群;持续优化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打造了一支以一体化(双师型)教师为基础,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技能大师为核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等为引领的优秀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围绕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打造“机械技师”职业培训品牌,开发了数字技能人才培训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培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和职业培训题库。并且联合企业开发数字化培训管理平台系统,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线上培训服务,受到了委培企业、参培员工的广泛好评。
▲承担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人才培训等智能化培训项目
如今,学校已经构建起先进制造专业群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服务发展效能有效提升,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多名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承办国家级、市级比赛10余次,获批为国家技能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挂牌“重庆智能制造工匠学院”。
(王小寒 )
编辑:王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