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空间 赋能城市文旅 9号线“微改造”成新宠
2024-08-20 16:58
近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观音桥站进行了“微改造”,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陆续前往拍照打卡。这并非简单的“吸眼球”,而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以及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场景创新能力提升、重塑城市活力、促进城市更新等各项工作紧密相关。
商业空间“微改造”
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动起来
今年重庆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重庆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乐梅,曾对如何落实“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攻坚目标任务参与了讨论,并提到“企业要回归市场,也要强化服务于民的水平”“将多渠道挖掘集团存量资产的市场价值”“积极打造站城一体化和轨道上的生活圈”等建议和下一步规划。
而今,在朋友圈爆火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观音桥站,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动起来的成功尝试。
怎么火的?从线路分析来看,9号线观音桥站是重庆轨道空间的一颗明珠,其7号出入口与“流量之王”3号线进行出站换乘。这里具备突出的客流和商业优势,但也有商业“空白”的空间存在。
在施行“微改造”的计划中,其7号出入口闸机处被划定为重点区域。考虑到原本闲置的资源可再利用,以及这里带有满满的客流优势,那么不难推究,其周边的“空白”空间存在不可小觑的商业价值。由此,“光影半岛”应运而生。
▲“光影半岛”
如今面向市民和游客的这处地标性打卡地,可谓科技感拉满,面积32平方米的巨幅灯箱和25平方米的天幕“星空”组合,将“重庆”两字再次点亮。
“冲撞”行人感官
闲置资源配套利用成“范本”
围绕闲置资源“盘活”和“再利用”两大出发点,伴随“光影半岛”的试点成功,“环绕数字品牌U区”很快在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观音桥站7号出入口“上线”,其三块大屏环绕形成U字将整个出入口包围,极大的艺术字“冲撞”着来往行人的感官。
▲“环绕数字品牌U区”
有意思的是,如此冲撞感,更是与即将上映的电影《冲·撞》不谋而合。无论是电影趣味slogan、巨幅海报,还是萦绕四周的地贴和玻璃贴,都在这里得以最大化呈现,营造出全景式视野。看似一次有力的商业价值挖掘和合作,却是城市轨道交通将闲置资源配套利用,所努力打造的城市“范本”。
当然,先前未发掘、待开发的闲置资源,无疑需要源源不断注入新场景和新创意,这无不考验着开发者场景创新能力的高度和广度。重庆轨道传媒联合霸王茶姬设立的地铁清凉站,将冷冰冰的圆柱设置为霸王茶姬的“小蓝杯”巨型模型,在模型中还模拟放置冰块。视觉上的“冲撞”感,也为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观音桥站提升了人气和品牌力。
“激活”老站点
打造新型城市体旅IP
城市更新犹如一个大引擎、助推器,引领各领域、各行业高质量发展。若要在原有资源基础上最大化更新,让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要与城市人文精神和群众获得感相结合,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深度如高楼的红岩村站,同样位于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沿线。这里将在不久后,开启重庆红岩村地铁垂直马拉松活动。其独特性、参与性、互动性,让其具有成为下一个李子坝“单轨穿楼”的潜质。届时,国内外跑步爱好者将聚在这里,体验一场酣畅淋漓的赛事比拼。此次活动预计能实现每年700万人次的直接参与、7000万人次的再传播影响效果。崭新的新型城市体旅IP也将于这里诞生,它或将成为城市交通领域,又一“不可复制”的城市更新“范本”。
由此可见,伴随城市轨道交通老站点的功能焕新、智能化水平升级,是否可推动周边片区商业价值提升,是否可将老街区转型为城市文化地标,是否可推动未来新型社区创建,这都与“三攻坚一盘活”各类改革突破工作紧密相连。
新闻链接
多渠道挖掘存量资产市场价值
目前,由重庆轨道集团独立自营的品牌连锁便利店——“轨道捷顺购”便利店已经正式营业。“轨道捷顺购”便利店紧扣重庆轨道集团2024年“三攻坚一盘活”的工作要求,努力满足市民乘客即时购物需求,提升轨道交通服务品质。20个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便利店,盘活了既有商业资源,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自有商业品牌“轨道捷顺购”便利店的知名度。
据了解,轨道集团将多渠道挖掘集团存量资产的市场价值。比如,加快存量资产规范高效清理盘活,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推进轨道附属设施投资论证、建设改造及招商,尽快实现商业利用;同时,加快推进TOD综合开发力度,完成一批成熟地块的指标入库,积极打造站城一体化和轨道上的生活圈。
专家点评
“建议利用好潜力巨大的交汇空间,以人为本”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成林认为,将城市轨道空间进行场景化、智能化、媒体升级化等方式打造,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轨道空间可以视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新经济活动空间,它打通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连接方式,刚性连接起了无限多的人,从而带来一种新的集客方式。因此,城市轨道空间本身就是一个价值与潜力难以度量的商业金山。”廖成林还提到,在这样的空间里,很容易成为商业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并成为社会、经济、商业等各方面价值的有效转换器。它既可以成为城市形象培育的沃土,也能孵化品牌形象,甚至还能生动塑造个人形象。基于此,它也适合将高科技、新技术等手段投放应用,因为它能收到绝佳的反馈与效果。
“建议利用好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交汇空间,以人为本,识别客群的规律、需求等,再进行科学合理的匹配和打造;其次要注意全媒体赋能,将新媒体、自媒体、人工智能手段应用其中,与该空间相互赋能;再者要注意基于创新的眼球经济效应发挥,要经常有新惊喜新变化,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廖成林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