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种植养殖“小白”成了当地“技术专家” 大足区开展技术培训 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脱贫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乔 2019-10-12 20:11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黄乔 编辑 余虎)“你这个架子不能搭得太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罗老师,你指点得细哦,这个问题我还没察觉到!”……

  近日,大足区邮亭镇中华村的一块茄子地里,罗启国正在向同村村民传授种植“秘籍”。村民嘴里喊的这位“罗老师”,以前对种植养殖技术一窍不通,现在却成了当地村民口中的“技术专家”。

  外出打工多年回乡创业

  2003年,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罗启国与爱人唐光琼到福建打工,这一走就是7年多。

  “我们一直在建筑工地做活儿,一个月两口子加起来不到5000块。”罗启国说,沿海城市生活开销大,一年到头并没有多少结余。2011年春节,罗启国回到家乡,看着年迈的父母,他和妻子作了决定——留在家乡干点事。说起当年留下的理由,罗启国摇了摇头,他告诉记者,自己父母年龄越来越大,疾病缠身,已丧失了劳动能力;小女儿的心脏病,更令他夫妻二人担忧不已。

  高昂的医疗费给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带来严重打击,生活难以维持。为此,罗启国一家被精准识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但在回乡的一段时间里,罗启国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我在外面建筑工地打工,没学到啥子技术,回乡也不晓得干啥子!”罗启国坦言,和妻子也想过自己创业,但干什么,也成了最大难题。

  参加培训初尝甜头

  “老罗,镇上在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你两口子可以去看看啥!”2013年的一天,赶集归来的同村村民刘大爷告诉罗启国。

  大足区人社局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组织了一系列免费的培训。罗启国当即报了名,在接下来半个多月的培训中,他学习了种植和养殖技术,了解了相关政策,还参观了周边区县的养鸡场、蔬菜种植基地、葡萄园。原本没有信心的老罗这下信心十足,他花了1000多元,一口气买了9头小母猪,准备小试牛刀,创业开个养猪场。没过多久,他又承包了20亩地,种上了花菜、莲白、莴笋等蔬菜。

  通过多次培训,外加每月2次的专家现场指导,当年,罗启国的9头小母猪很快带来了5000多元收入,蔬菜收入近4万。初试牛刀就尝到了甜头,罗启国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

  技术培训让他成功创业脱贫

  “政府给我们的培训是不间断的!”罗启国说,除了培训,每月政府还组织2次现场指导,解决了不少种植养殖中的难题。

  看书、做笔记,把实践中的经验记下来……罗启国从一个种植养殖“小白”变成了“行家”。2017年,罗启国得到了20万元的扶贫贷款,用于扩大规模——猪的数量增加到100多头,田地扩大到150余亩,当年收入接近30万元。2017年,对于罗启国来说是幸福的一年,小女儿接受了心脏手术,母亲肾炎逐渐好转,只需日常药物治疗,自己的事业也逐渐向好发展,还实现了脱贫摘帽。

  现在的罗启国,还招了不少当地村民当“帮手”。“农忙时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我给村民150元一天,让他们跟着我干!”罗启国说,在招人过程中,他优先考虑同村的贫困户,希望带着他们共同增收。罗启国介绍,今年他还种了李子树,树下种了西瓜。而对于未来,他打算把养猪场扩大到上千头,土地扩大到200亩。

  大足区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区在市级的基础上,将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20万元,并且前两年享受免息优惠,同时还加强指导罗启国创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根据政策,被认定为扶贫车间的将享受10-2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并且车间吸纳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按每名500元/月的标准给予带动就业示范奖补。

  “在大足区,像罗启国这样通过创业脱贫的例子还有很多。”该负责人介绍,2019年大足区就业扶贫工作始终坚持做精做细做实原则,分三步走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一是建立贫困户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建立季度更新机制,时时精准掌握贫困人员就业创业需求;二是送技能、送培训进镇街进村社,分级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精细滴灌”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岗位信息推送,为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1至2个就业岗位。截至目前,该区组织专场招聘会56场,真正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

编辑柏云辉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