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万州区龙驹镇灯台村第一书记骆建:“烂摊子”上干出新名堂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9-10-12 07:09:28 | 记者:首席记者 彭瑜 | 编辑:柏云辉

      日前,万州区龙驹镇传来喜讯,灯台村今年西瓜产量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0万多元。

      “他这‘第一把火’烧得旺哦!”贫困户张孝田说,没想到第一书记骆建到村里,与村支两委干部一班人硬是在“烂摊子”上干出了新名堂。“也让我们脱贫致富有了盼头。”

    1.jpg

      ▲骆建(左二)在大棚了解生产情况。首席记者 彭瑜 摄

      把脉问诊:

      村干部认领“烂摊子”

      提起灯台村五组大屋沟(土地名)的蔬菜基地,村民们都来气。2014年,一业主到这里流转100余亩田地发展蔬菜。结果到2016年底,人跑了,蔬菜基地因此闲置了。

      “大家都称蔬菜基地是‘烂摊子’。”龙驹镇党委副书记郭代伯说,业主跑了,不但蔬菜基地没人打理,还欠下90多户村民10来万元土地流转租金,镇里一直试图解决这事儿,但都没结果。

      2017年,龙驹镇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去年初,三峡中心医院党政办副主任骆建到灯台村任第一书记。初到村里,骆建就着手规划发展脱贫产业。很快,他了解到“烂摊子”的事儿伤了村民的心,大家对发展产业没了积极性。

      “绕不开的‘硬骨头’!”骆建说,“烂摊子”是检验村支两委有无担当的试金石,不解决好蔬菜基地遗留问题,工作没法开展,更莫说发展脱贫产业。“群众组织不起来,啥事都干不成。”

      骆建与村支两委商量,先得收拾好“烂摊子”!如何收拾?让群众自己种自家的田?那样今后群众再不会把土地流转出来发展产业了。请业主进村继续经营?可哪个业主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呢?

      “村干部把这个‘烂摊子’认领了!”骆建支招。2018年4月,村党支部书记成良富与村主任张友智、村综治专干林森、村综合专干罗中华在自己的姓名中各取一个字,组建了智富森华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处理蔬菜基地。“把名字融入其中并不是说合作社是他们四人的。”

      骆建解释,这样一是向群众表决心,一定处理好“烂摊子”;二是随时提醒村干部,名字都写进专业合作社了,必须盘活这100亩蔬菜基地,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群众。

      动员单位:

      借60万元启动资金

      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但账上一分钱的周转资金都没有!骆建回到三峡中心医院反映灯台村的困难,随即得到单位响应:借6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合作社生产!

      “不能只出名字不出钱!”得到三峡中心医院的帮助后,成良富动员村支两委成员,每人拿出5万元入股。年轻村干部李小花见状,也主动入了股。钱有了,但究竟该干啥?大家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

      关键时刻,镇里也出手相助——首先是选送林森前往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学习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其次是先行垫付了之前业主欠村民的10余万元土地流转租金。

      “外送干部学技术,内挖人才作支撑。”村民谭直松种了20多年食用菌,积累了一手好技术,但由于规模不大,每年收入仅有10来万元。张友智两次登门邀请,最终谭直松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了合作社。“他既带来了技术,又贡献出了销售渠道。”

      村干部带头入了股、致富带头人也加入了合作社、林森还远赴山东学技术、镇里也垫付了欠下的土地流转租金……90多户村民看到了镇村干部的决心,随即同意将土地继续入股到合作社发展产业。张和菊等6户贫困户还共申请了30万元小额贷款加入到合作社。

      最后大家商定,村集体要占合作社5%的分红,全村125户贫困户也要参加5%的分红。

      “村干部都站出来了,我也回来出把力。”村民张孝刚一直在浙江做粮油批发生意。听说村干部带头处理蔬菜基地的“烂摊子”很受感动,他也回到村里入股5万元,负责生产管理。现在,张孝刚一门心思都花在食用菌种植上。他说,“我把这摊子事儿管好,好让村干部多忙村里的其他事儿。”

      药到病除:

      闲置地种出了新希望

      从去年7月以来,大屋沟蔬菜基地种植了4万袋食用菌。就在今年上半年,林森又尝试用食用菌用过的菌袋培植西瓜。

      “抓住田间生产和市场拓展‘两头’。”食用菌和西瓜种植成功了,大家似乎看到“烂摊子”上种出了新希望。关键时刻,骆建“泼了一瓢冷水”,“产品变成商品卖成钱了才叫成功。”

      对呀!食用菌和西瓜长在地里那不叫丰收。产品卖给谁呢?大家又犯难了。骆建又想到了自己的单位。很快,灯台村的西瓜在三峡中心医院打开了销路。

      “这也打开了我们开拓市场的思路。”骆建与村支两委成员锁定万州城区的超市、农贸市场,一家一家登门拜访,推介产品,最终落实了几家长期合作的单位。林森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在医院工作的骆书记也能把准市场的脉。”

      就这样,骆建与几名村干部白天忙村里的工作,下班后就到基地值班。特别是遇到销售旺季,大家每天深夜送货到城区,张友智、林森、罗中华轮换着开车,成良富不会驾驶就当押运,到了目的地一起卸货。大家常常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一两点钟。

      “这点付出还是值得的。”截至目前,食用菌销售收入达到了11万元,试种的西瓜创收10万元。林森表示,到今年底,合作社将举行第一次分红大会。他告诉记者,常年在合作社干活的村民有40多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8人。林森统计,除了分红,合作社到目前支付给村民的工资共达到了18万元,其中贫困户张孝田夫妇一年下来可以挣到3万元工钱,脱贫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骆建与林森又准备好了地块,打算摸索发展大球盖菇。他说,试种成功后就大面积发展,通过多品种种植,实现一块地多样收入。

      这两年,骆建与灯台村的村干部一起,携手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和贫困户收拾好了“烂摊子”,在闲置地里种出了新希望,重振了群众产业脱贫的信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