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追寻先烈的足迹|萧楚女在重庆的“红烛”人生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19-09-19 07:27:47 | 记者:记者 王丽 | 编辑:柏云辉

      ■他以“楚女”为笔名发表文章,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救民真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行。

      ■1922年9月到1925年5月,他播革命火种于巴山蜀水之间,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四川和重庆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组织的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

    1.jpg

      ▲1925年春重庆团地委部分负责人合影,第2排左起第2位为萧楚女。(图片由王丽翻拍)

      “同学们,你们想蜡烛不是能放光明吗?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1926年在广州农讲所和黄埔军校带病工作时,萧楚女曾对学生这样说道。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9月16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萧楚女的人生观,他的一生,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光明磊落地燃尽自己,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促使省四师成为下川东革命的摇篮

      “萧楚女原名树烈,1891年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一个小商家庭。”黎余介绍,萧楚女幼年即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青年时期,参加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后,萧楚女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常以“谁得到青年,谁就得到胜利”为口头禅。萧楚女所到之处,便以报纸和学校讲台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积极从事青年运动。

      1923年,萧楚女应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省四师”,现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校长刘明扬之聘,来到位于万县亢家湾的省四师任教,传播革命思想。

      让萧楚女没想到的是,当他来到省四师后,却发现这所下川东的最高学府,实行的却是封建奴化教育,在“读书救国”的口号下,要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整天埋进故纸堆。

      “这和当时省四师的老师有关。”万州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熊世忠说,当时省四师担任国文教师的是前清拔贡程鸿藻和北京大学高材生李曼成,采用的教材是《明儒教案》等经史子集,整个学校显得死气沉沉。

      这样的状况自然难不倒萧楚女。据熊世忠介绍,萧楚女先废弃了统一的国文课本,自编讲义,反对八股,把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作为自己的教材,还经常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局,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革命思想。“特别是在讲述《狂人日记》的时候,他通过对《狂人日记》的人物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鲁迅这篇小说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以及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萧楚女不仅在课本上下功夫,在课堂之外,他也是煞费苦心。六角亭就是他主要的活动场所。”在今天的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内,六角亭伫立在两栋教学楼之间。熊世忠介绍,虽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这座小亭依然基本保留了当初的模样——青砖白瓦之间写着“六角亭”三个字。

      萧楚女在省四师期间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推荐他们学习李大钊、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以及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上的文章,引导大家学习革命理论。

      在萧楚女的不断努力下,省四师的革命氛围越来越浓厚。1923年夏天,吴毅、郑叔伦等人在萧楚女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下川东地区的革命火种就此点燃。

      撰写百万字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

      萧楚女在万县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他们以萧楚女行为过激为由,勒令他离开万县。面对反动势力的迫害,1923年6月,萧楚女从万县来到重庆,担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同时兼任《新蜀报》主笔。

      创办于1921年的《新蜀报》是当时重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重庆的不少青年知识分子正是通过《新蜀报》,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加入《新蜀报》的萧楚女,开始系统地向广大青年介绍革命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无情地抨击时弊,解答青年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撰写了如《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等文章。

      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并积极反映工农和市民生活的疾苦,文章不仅受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追捧,不少市民也喜欢阅读,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连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萧楚女的文章“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1924年11月19日,重庆发生日本商船“德阳丸”残杀海关人员事件,激起重庆人民极大愤慨。萧楚女分别以“匪石”“寸铁”为笔名,在《新蜀报》上发表短评:“中国外交失败,一半固然是由于国弱,一半必是由于当事官吏甘心媚外。这一层,我们每个读者——每个爱国的国民,都请牢牢防着!”

      11月27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重庆团地委”)发起的国民大会在夫子池召开。近10点时,萧楚女赶到会场,散发他连夜赶写赶印的号外《新蜀报对“德阳丸”案听见的疑点》,对官方的两件通函提出了16点质疑,让迷雾一扫而光。

      萧楚女在《新蜀报》期间,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撰写100多万字反帝反封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33年的“新蜀报四千号”发行纪念册,称萧楚女为《新蜀报》“第一大功臣”。

      奉命来渝调整重庆团地委领导班子

      在三峡博物馆城市之路展厅内,有一张合影特别引人注目——一位英气勃勃的男子站在中间,旁边站满了学生。

      “照片中间的这名男子,就是曾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著名革命家萧楚女。”黎余介绍,这张照片不仅见证了萧楚女在重庆的革命活动,也与当时他奉团中央的命令来渝整顿重庆团地委有关。

      事情的起因与当时重庆团地委的领导人唐伯焜等人有关。作为重庆团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初期实际负责人,唐伯焜组织能力较弱,经常不参加会议和活动,同时他自恃创团有功,将重庆团组织视为私有。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庆团地委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

      面对重庆团地委的这种状况,许多同志力求加以改变。为此,恽代英、童庸生、张霁帆等都曾向团中央报告,请求能多给予具体指导,或派员驻川加强领导。1924年9月1日,团中央专门开会讨论了这一问题,并正式委任萧楚女为驻川特派员,授予他“调阅文件、教育同志、整顿组织之全权”。

      在萧楚女接手整团任务之初,重庆团地委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唐伯焜的鼓动下,对萧楚女不信任,甚至进行攻击。

      萧楚女静下心来,仔细调查。在实际斗争过程中,萧楚女认识到重庆的绝大多数团员青年,都是忠于革命事业的有为青年。于是,他决定不计前嫌,同时调整思路,团结多数,对重庆团地委领导班子进行必要的调整。

      1925年1月,在萧楚女的指导下,重庆团地委进行改选。杨闇公当选为书记,童庸生当选为宣传干事,罗世文则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一月改选’是重庆整团结束的标志。”黎余说,由杨闇公、童庸生、罗世文组成的领导核心也让重庆团地委的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27年4月,萧楚女在广州反革命大屠杀中被逮捕。临刑前,萧楚女高唱《国际歌》走上刑场。行刑官说:“你这根蜡烛快要熄灭了,在这生死一瞬间,你愿意改悔吗?”萧楚女高声说:“你们杀吧!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总有一天,人民会审判你们这班狗豺狼!”

      “不畏艰难险阻、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萧楚女的‘红烛’人生既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是当代党员学习的楷模。”黎余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