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巫溪严守生态红线 守护“天然物种基因库”

重庆日报客户端 陈维灯 谢智强 2018-11-29 17:52

  巫溪,地处大巴山山脉东段南麓,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古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

  巫溪全县以山地为主,立体地貌明显,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是典型的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种。

a09ed501530d3c542d448bb72ef27397.png

  ▲2018年5月19日,巫溪县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大山深处,云雾环绕宛如仙境。记者 谢智强 摄

  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西南大学调查统计,巫溪尚存4片原始森林,总面积约30万亩的原始森林。巫溪拥有寒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等10个植被类型、56个群系;维管植物35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3种;陆生野生动物7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36种。特别是境内的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且含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被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

  作为我市的森林资源大县,巫溪全县有林地面积492.7万亩、森林面积39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6%,为长江流域涵养水源、遏制水土流失、防止石漠化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平衡功能。

  “巫溪将以大宁河为代表的四条长江一级支流沿岸第一条山脊线以内的范围全部划入生态红线范围。”巫溪林业局局长冉奎林介绍,巫溪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

  林业生态保护检察室 打通了涉林检察“最后一公里”

  2017年3月至6月,巫溪县检察院对2012至2016年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发现,巫溪丰富的林业资源引起了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的觊觎,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违法占用林地、盗伐滥伐林木、盗猎贩卖珍贵野生保护动植物等违法犯罪呈易发多发态势。

  “保护绿树青山成为巫溪县检察院的头等大事。”巫溪县检察院检察长杨德伟说,2017年11月16日,经市检察院批准,巫溪县检察院、县林业局联合成立林业生态保护检察室,这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林业生态保护检察室。

  检察室成立后,主动延伸生态保护触角,在猫儿背、红池坝、官山、白果四大国有林场设立林业生态保护检务联络站,聘请了多名联络员、信息员,解决了案件线索发现难、追踪难、推进难等实际问题。

  “检察阵地前置,打通了涉林检察‘最后一公里’。”冉奎林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2017年7月,县森林公安局在调查田坝镇某输出线路工程项目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某发电有限公司在没有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就招标组织实施,砍伐集体和个人林木785株,折合蓄积70余立方米。

  检察室成立后,立即针对该事件启动公益诉讼诉前工作程序,向巫溪县林业局发出检察建议。在检察室的监督下,某发电公司缴纳了罚金,并就补植补栽工作进行了安排。

  一年来,检察室依法督办涉林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对查办破坏林业资源违法案件依法实施监督,并开展全县小水电建设、木材加工厂、非法采石采矿的摸排清理工作。通过摸排,向县森林公安局移送案件线索5件。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巫溪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查办刑事案件10起,同比上升11.1%,查办行政案件132件,同比下降9.8%。这“一升一降”,这正是检察室工作成效的有力体现。

  落实495万亩林地均管护责任 森林火灾受害率为零

  雨后,云雾散开,沉寂的大山渐渐苏醒,一片葱茏青翠。

  “雨停了,走啰,干活去。”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果林场管护站里,刘征彪看着门外小溪流水潺潺,攥着一弯镰刀出了门。

  从事护林工作31年,巡山时,刘征彪要带上三样东西:背包、水壶、镰刀。背包挂肩头,水壶挎腰间,镰刀攥手心。每天清晨5点,伴着鸟鸣,他就起床,翻山越岭、观察火情、劝阻盗采盗伐者……周而复始,几乎天天如此。

089a428fe882fa529f5c1eb7e83c3603.png

  ▲2016年9月7日,巫溪县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刘征彪(左)与宴丛文(右)正在核心区界碑处休息。记者 谢智强 摄

  山路崎岖,杂草丛生,他每天要走上几十公里,晚上七八点才下山。

  巡护8000余亩森林,差不多得三四天才能走完一遍。他的背包里会放上一小袋煮熟的洋芋坨坨,饿了就啃几口。

  高山密林,人迹罕至,危机四伏。

  刘征彪的右手就曾被“烙铁头”(一种毒蛇,学名原矛头蝮)咬伤,一遇到变天,整个右手手臂都会酸胀发麻。

  其实,对于刘征彪来说,伤痛并不是最可怕的,“现在至少都是两个人一组巡山,能说个话。以前一个人的时候,连说话的人都没有,自己跟个‘野人’一样。”

  在白果林场,15位护林员守护着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果林场的12万亩林海,以及其中无数的珍禽异兽和珍稀植物,他们用默默守护换来保护区41年无火灾,换来满山苍翠。

  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有45万多亩,森林覆盖率90.71%。保护区是神农架原始森林延伸至重庆的部分,属秦岭山系,东接大巴山,南连巫山,拥有我市唯一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无污染的高山草场。

  “阴条岭是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的发源地,属重点生态区域。几十年来,几代林业职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确保了一方生态平安,构筑起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冉奎林介绍,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神农架、湖北大九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大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构成秦巴山地区和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其实,不仅仅是阴条岭国家级保护区,巫溪的495万亩林地均已落实了管护责任,森林火灾受害率为零,远低于0.3‰的控制目标。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62700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8.3%

  初冬时节,大宁河支流后溪河宁厂古镇段两侧的崖壁上,层林尽染,与后溪河的潺潺流水共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油画。

  历史上,宁厂古镇因“盐”而兴,但周边生态环境却因“盐”而废。炭火熬盐不仅耗尽了古镇周边的林木,也导致后溪河宁厂古镇段两岸,已达中度或重度石漠化。

  两年前,官山林场在此实施了后溪河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我市首次采用“背土填坑”的造林方式,在后溪河宁厂古镇段两岸崖壁上栽植各类苗木,综合成活率达到95%,当地植被覆盖率已由此前的不足20%提升至40%左右,石漠化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然而,想要在“有石无土”的崖壁上种树谈何容易,更何况对宁厂古镇周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要立足于恢复植被,还要充分考虑恢复的植被对景区的美化和成景效应。

  “我们在治理措施中考虑了工程地块的合理区划、树种配置的优化、栽植土壤的获取、资金的合理使用等多个方面。”后溪河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负责人陈辉介绍,结合当地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的实际情况,技术人员将这一区域的造林地块整地设计为鱼鳞坑整地,苗木栽植采取背土栽植的方法。“鱼鳞坑具有保土保水保肥的功能,是目前最适合陡坡石漠化治理的造林整地方式。背土就是把适合苗木栽植的土壤从其所在地运到鱼鳞坑中,然后再栽植苗木。”

  只是,要在悬崖峭壁上造出直径70至80厘米、深度超过35厘米的鱼鳞坑,再把所需的土壤运送至悬崖上填进鱼鳞坑中,工程难度超乎想象。“只能靠人力。”陈辉介绍,从今年2月份开始,200余名工人肩挑背扛,将956.7吨土壤、水泥、砂石搬上崖壁。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官山林场在后溪河宁厂古镇段两岸的崖壁上人工造林2040亩、栽植苗木191843株。如今,这191843株苗木,不仅有效缓解了宁厂古镇周边的石漠化趋势,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fc4d0767ce1cfc79b85b2858780f4d0d.png

  ▲2017年12月14日,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护监控系统官山监控站,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监控监察林区。记者 谢智强 摄 

  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重庆石漠化面积为1343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0.9%。巫溪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小泉介绍,2014年至2016年,巫溪县已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积62700亩,2018年完成营造林36.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8.3%。

编辑孟涛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