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如水归渠 如林归山——评川剧《江姐》
    人民日报
    时间:2019-09-19 07:41:34 | 编辑:柏云辉

      ▲图为川剧《江姐》剧照。

      继7月亮相国家大剧院之后,重庆川剧院版的《江姐》9月再度进京演出。这是一次难得的观剧体验,不仅可以欣赏到“川剧皇后”沈铁梅的表演艺术,也重温了不朽的革命精神。

      众所周知,当年艺术家们精心打造的歌剧《江姐》,一经推出便声名鹊起,轰动国内外。沈铁梅如今以川剧的形式,对《江姐》进行移植与改编,将一部经典转化为另一种样式的经典,其心其志皆应予嘉许。当然,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不厌其烦的精雕细刻、千锤百炼。在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之前,《江姐》已演出50多场,经过观众的反复检验。

      这部只有7场戏的革命历史剧,再现的皆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剧情。但在观剧过程中,我仍惊叹于原著者的艺术才思与成就,惊叹于剧作思想性、戏剧性和观赏性的兼具和统一。江姐从重庆码头告别,到奉节城头发现丈夫彭松涛牺牲;从强忍下满腔的悲愤到在华蓥山领导开展武装斗争;从发现叛徒甫志高出卖同志,于是挺身而出,到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仍斗争不止;从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来满含热泪绣红旗,到迎着敌人的枪口走去而英勇就义……剧情跌宕起伏又环环相扣,简洁洗练又掷地有声,生动刻画出一个坚定、机智、勇敢、坚毅的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那一袭红衫蓝裙的经典形象,端庄质朴的气质,把一种纯粹的美丽深植人心。

      当然,观众对这一版《江姐》的观赏期待不仅仅在于剧情,而更关心其作为川剧的独特艺术呈现。重庆川剧院为何敢挑战这样一个有难度的课题?或许这源于他们已有的艺术积累和成功实践。例如川剧《金子》就是对《原野》的经典改编,非常好地把握住了原著的精神主旨,更加突出和强化金子的命运轨迹,反映黑暗重压之下女性的磨难与挣扎;同时,还运用变脸、藏刀、踢袍等绝活,洋溢出浓郁的蜀地韵味,从而获得很高赞誉。而“江姐”这个发生于重庆的革命故事“回归”川剧,亦给人如水归渠、如林归山之感。川剧的表演程式似乎更能表现江姐的心理个性和精神气质;沈铁梅本土表演艺术家的身份,亦使其在人物塑造上更为自然天成,更贴近生活。人物性格、语言、行为被赋予的突出特征和特殊神韵,以及表演上的内敛和沉稳、幽默和火爆,使川剧《江姐》比之于歌剧显示出独具的艺术表现力和穿透力。

      沈铁梅深厚的造诣和宽阔的戏路在剧中展露无遗,或是清朗圆润、自然甜美,或是百转千回、款款深情,或是激昂奔放、义正辞严,都显示出她在表演上收放自如、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强大控制力。相对于原作歌剧《江姐》及其耳熟能详的唱段,川剧化改编之后的演唱,是很有难度的,沈铁梅的完美出色驾驭,既让观众充分欣赏到川剧本身的魅力,又以江姐这个革命者形象的塑造为根本旨归。可以说,江姐的每段唱腔都经过了精心处理,在刚柔疾徐之间反映出艺术表达上的匠心,因而有金刚怒目、机智果断、亲切平易等不同侧面的江姐形象跃然舞台之上,使这一人物显得格外丰富饱满、光彩照人。这或许是该剧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不过,毕竟歌剧《江姐》早已深入人心,那些熟悉的旋律已经化为人们情感甚至生命的一部分,超越起来的难度极大,川剧《江姐》要真正与之比肩,还须在进一步的修改加工打磨中,使之臻于尽善尽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