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北京日报:筑墙还是修路,世界会作出明智选择

北京日报 2019-05-17 10:06

     王鹏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不是谁想开始就开始、谁想结束就结束的,也不是谁想开倒车就能逆转的。WTO规则当然需要改革,但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让更多国家受益,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日前,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提交《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重申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原则。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和挑战的当下,“中国方案”再次以鲜明姿态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

    世贸组织需要改革已经是国际共识。但具体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在改革的过程中谁主导,谁获益等等,却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倡导互利共赢,进一步深化并完善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普遍共识。另一种则是秉持单边主义,强调“本国至上”,主张“关起门来”“筑起高墙”,这是特朗普一贯主张的美国思路。可以说,再次燃起的贸易摩擦、不断上涨的关税威胁,正是这两种路径博弈的具体体现。美国以其庞大的经济体量和霸权地位,肆意挑战着既已形成的国际共识,试图将WTO改革作为给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施加紧箍咒的机会。但这种出于一己之私的改革思路,必然不会得到世界的支持。

    时移世易,WTO规则当然需要不断改革,但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让更多国家受益,而不是重蹈国际组织单纯为某些国家服务的覆辙。回顾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始于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在人类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百年里,西方人通过战争开启征服其他大陆和文明的历史,“全球”概念开始萌生,但“治理”却完全缺失,有的只是坚船利炮、侵略征伐。肇始于此的国际秩序,在几百年来几乎未曾跳出“丛林法则”的暗黑窠臼,甚至某种意义上,就是个别大国意志的结果,曾经的国联,完全沦为大国利益分配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这套新国际秩序,虽一定程度规避了大国的显在操控,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意图依然存在。不论是WTO,还是世界银行、IMF,起初都是基于美国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组织。随着贸易、投资、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国主导之下的贸易规则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经济全球化拓展着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半径,也增强着人类获得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在这一浪潮之下,WTO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的主要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贡献了全球GDP增量的一半以上、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量的1/3以上,东西方原有的力量格局正在被打破。但面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的整体崛起,一些国家坐不住了,认为自己在现有经济秩序中吃了亏,陷入到臆造的焦虑和恐慌之中,要么嚷嚷着退群,要么吆喝着改革,实行反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四处挑起贸易冲突摩擦,使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曾经是人们心目中“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一些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说到底是自己心态失衡。本是当前国际贸易秩序下的最大受益者,却要以“受害者”身份自居,依仗军事实力和耍赖嘴脸在各种场合借题发挥,恣意发难,不仅无法达到目的,也终将失去人心。

    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不是谁想开始就开始、谁想结束就结束的,也不是谁想开倒车就能逆转的。我们今天真正需要直面的,是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正不合理问题,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地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海为喻,生动说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大海”观反映大智慧,汇聚众流,以成大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这些来自中国的“公共产品”之所以广受好评,就在于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中国人有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特别认同。他表示联合国非常愿意同中国加强合作,“共同建设好这条道路,让我们的行动造福所有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顺应地区谋求发展的强烈愿望。面对最广泛的期待,是“筑墙”还是“修路”?相信世界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姜雅娟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