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广州日报: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释放城市新活力
    广州日报
    时间:2019-03-25 14:52:27 | 编辑:姜雅娟

      【核心观点】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对广州提出了“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课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充分把握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认识我国城市发展新趋势,对广州这样的世界一线城市在引领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高质量发展方向上提出的战略课题。只有站在引领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客观审视广州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把老的优势充分彰显出来,才能更加自觉以新的活力担负起国家大战略赋予广州的新使命。

      千年商都、云山珠水,得风气之先,走变革之路,领时代之新,扬活力之帆。

      广州是一座承载光荣、富有梦想的活力城市,从来不缺乏变革的欲望和创新的能力。2000多年的商贸历史里积淀着“生生不息的活力”,改革开放的时代长卷更是“效率、速度、活力”贯穿全篇。可以说,“活力”就是引领时代变革的“广州气质”。

      “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吹响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集结号。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广州,正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奋斗姿态,义无反顾地登上世界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驱动的“复兴号”时代高铁,向着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迈进。

      一、“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为我们指明了城市工作的明确导向,也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指导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现在开始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今后还将有大量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将逐步达到70%左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城市发展承载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工作中落地生根,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尊重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宜居宜业是大趋势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比如,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大搞“造城运动”;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不能只要地不要人、只要白领不要蓝领;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污染就必然加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抓住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这个重点,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创造激情充分涌动,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创新创业,享受更美好生活,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人民满意铸就共同体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空间,就应该有人民满意的温度和色彩。共建共治共享,彼此守望呵护,城市理应是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经得起品味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通过一流治理让一流城市再度升华。一流治理要有一流文化。“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城市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场景深深印在人们脑海中,成为当下的美好和历史的记忆。美好和记忆让人民满意,人民满意铸就共同体。城市因人而生,必然要因人而建,为人服务。只有用足“绣花功夫”,才能达到城市治理的一流水平。大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载体,小到背街小巷的治理,大到城市功能区规划,再到全面治污、治堵,其总原则都离不开“一流治理”,具体落脚点就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更是如此。

      二、深刻把握老城市的阶段性特征是激发新活力的逻辑前提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特点,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传承,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功能。新时代广州城市发展何去何从?大城市要有大城市的样子,像广州这种特大城市一定要把大的优势发挥出来,扬长避短,更好发挥中心辐射作用,要作出大贡献,经济规模、带动创新能力、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要大。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难处,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正确处理好长与短、老与新、传统与现代等一系列辩证统一关系,走出一条老城市迸发新活力的发展新路。这就需要深刻把握广州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前谋划新时代城市发展战略,整体思考“大”的优势和“老”的问题,坚定“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瞄准城市品质提升目标,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和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基于这种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广州城市发展呈现出如下阶段性特征。

      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城市病”问题来得早

      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的演进路径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州是一座因改革而名、因改革而兴的首批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发展速度一路领先,总量稳步攀升。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像其他老城市一样,广州的“大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大城市病”问题的出现,表面看来是因人口膨胀带来的,其实质上是由于城市功能的层层叠加,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城市功能不能很好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城市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附加值、低辐射的“低端”特征,既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城市资源的大量浪费、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也阻碍了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因此,明确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及时调整疏解传统功能,应成为广州激发新活力的政策取向。

      历史文化底蕴厚,但“品质化”建设布局少

      追求城市高品质已经成为国际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品质已经成为人们定义城市、选择城市和建设城市的重要考量标准。这必然要求推动城市发展价值取向根本性转变,即由物质形态价值向社会形态价值转变,由注重经济增长向追求多维人文目标转变。除了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形塑良好城市品质的关键要素。有预测显示,品牌老字号、古迹文化等资源是未来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未来哪个城市能够率先认识、善于挖掘和提炼自身的历史文化禀赋,哪个城市的发展就越具有活力。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又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但是在工业化主导的城市发展理念下,围绕城市品质化提升和城市能级提升而展开的城市文化建设布局还不够,还尚不能成为城市品质化的有力支撑。因此,需要进一步用好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改革文化资源,通过一些文化创意或者更新改造来进一步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激发广州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使广州文化彰显城市特质和时代魅力,打造高识别度的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产业体系门类全,但“引领性”支撑功能弱

      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在广州城市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但在世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的今天,支撑广州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引领性领域产业尚未完全形成。在历经通过人口聚集到产业聚集来推动城市发展的演进后,广州已经到了发展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更需要创新引领下的人才集聚和创新驱动,更需要通过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软性制造业和软性产业等新经济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体系变革,从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升级。因此,需要根据城市自身优势,在新经济模式中寻找突破口,尽快培育城市产业新的支撑点,同时在政策上引导要素资源向新供给、新产业、新动能行业转移,提升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

      城市辐射能力强,但“一体化”融合程度低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化之际,原本单纯追求规模化的城镇化道路已不再适用。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已经成为实现城市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样,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空间格局,又有利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和辐射能力都很强大,但是在广佛同城化、珠三角城市群等一体化融合方面还需迈开大步伐。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为广州注入新活力,推动市场要素资源流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战略性产业政策引领、公共服务高水平供给、高水平高层次开放,这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更好发挥综合城市功能、尽快推进更高层次的一体化城市融合水平,为增强城市活力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充分释放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的具体化。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超大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精细思维,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城市功能、实施创新驱动、完善城市治理、集聚高端要素,让老城市再度焕发新活力,奋力开启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向着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迈进。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组织活力

      活力是城市生存的内在力量,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直接推动力和重要条件。活力,从个体上说,表现为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总体上说,则是全社会的凝聚力、整合力、创造力。激发活力既是对个体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又是对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生动局面的塑造。这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和逻辑机理,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我们要建设和发展的城市就是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创造、人人奉献、人人出彩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城市、美丽城市、活力城市。这种新时代城市发展模式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决策部署高标准落实。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锻造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和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把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充分彰显出来,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作为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参与者的无限活力。

      强化城市功能,激发政府活力

      强化战略执行力,是激发政府活力的关键所在。对标国家赋予广州的战略定位和城市功能,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难得机遇,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疏解与新时代定位要求不相符的城市功能,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明确城市功能新内涵、构建城市功能新体系、找到城市功能发挥新路径。要坚定不移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级双边合作新标杆,推进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跨区域合作共建,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市场活力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引领超越的强大引擎。随着高铁、网络、高速公路等城市交通通信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产业版图变迁趋势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随时都可以颠覆现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创造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站在这个新技术变革和新产业变革的爆发点上,谁能成为创新要素的活力枢纽,谁就能一跃而上,赢得一个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抢占技术和市场先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激发活力的“良方妙药”,以创新驱动发展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推动产业体系实现从“效率提升”量变向“模式重构”质变的根本转变,既做大了创新产业“增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使原来作为南方商贸和工业中心的产业“存量负担”得到了升级再造,强化原有的技术、人才优势,使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重现活力。

      完善城市治理,激发社会活力

      治理好城市是激发新活力的助推力。越是把城市“收拾”得宜居宜业宜游宜创,越能提升城市能级,既让市民生活舒适,也能不断吸引资源要素进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焕发生机活力,积聚未来发展潜力,最终打造城市可持续的竞争力。要按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要求,优化政务服务,建设法治政府,守望城市精神,使政府、市场、社会聚焦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治理之中,全面开启活力城市建设新征程。围绕黑臭水体治理和白云山、越秀山还绿于民、海珠湿地提升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生态空间格局,让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空气更清新,以“绣花精神”提升各类市政设施的服务保障能级,打造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提升城市智能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全面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度和通达率,提高各类居住区的舒适程度,让广大市民群众生活的城市更加干净、更加美丽、更加有序,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优质的营商环境中获得“老城市新活力”的“源头活水”。

      集聚高端要素,激发人才活力

      人才既是第一资源,也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只有拥有足够多的人才,特别是吸引最紧缺的高精尖人才,创新才有动力,发展才有活力,竞争才有实力。城市具有集聚人才的先天优势,激发城市新活力,必须实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把握全球人才流动大趋势,瞄准国家战略和广州核心功能需要,聚焦科技前沿和重大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引才聚才,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要集聚用好支撑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提升的各类人才,促进人才服务机构创新发展,实施好高层次人才“岭南英杰工程”、高技能人才“羊城工匠计划”,落实科研人员发明成果转化创业、科技成果收益分配、股权期权激励等政策,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双向交流,培养一批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的科研人才团队,构建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发展需求的人才体系。要探索实施顶尖人才“全权负责制”,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打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最大程度释放人才创业创新活力,着力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用事业聚人、发展聚人、服务暖人,使广州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充分涌流,以强大人才优势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升核心战略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一定会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越是艰险越需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埋头苦干、奋勇向前。只要我们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如磐石的必胜信念、只争朝夕的不懈劲头努力奔跑,广州这座“老城市”就一定会由里到外迸发“新活力”!

      执笔人:

      孟源北

      尹德慈

      王  超

      (作者均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超大城市党建研究中心”和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